南开大学袁忠勇教授:电催化醇和醛氧化——可持续化学合成中催化剂设计与反应机制新进展

··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-中文···

在化学工业向碳中和转型的浪潮中,电催化有机合成(EOS)利用可再生电力驱动反应,提供温和条件下的绿色替代方案。然而,传统氧化方法依赖高能耗和有害试剂,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。

近日,Smart Materials and DevicesSMD期刊主编、南开大学袁忠勇教授团队发表了题为“Electrocatalytic alcohol and aldehyde oxidation: advances in catalysts and reaction mechanisms for sustainable chemical synthesis”的综述文章,系统梳理了电催化醇氧化反应(AOR)的最新进展。


该工作深入解析了催化剂设计策略和反应机制,涵盖从贵金属到廉价非贵金属催化剂的优化路径,不仅提升了产率、选择性和法拉第效率,还强调了与氢析出反应(HER)耦合的潜力,为高效可持续化学合成提供了清晰的技术路线图。


这篇综述不仅系统阐述了AOR在催化剂设计、反应机制和反应器创新方面的最新原理与策略,还通过大量实验数据论证了这类绿色技术的可行性。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探索非贵金属催化剂的耐久性、选择性调控机制和规模化制备,推动AOR的实际应用,实现化学工业的可持续转型。

1. 催化剂设计:贵金属与非贵金属催化剂的核心策略

综述探讨了贵金属(如Pt、Au、Pd)基催化剂的高活性与稳定性,但成本高昂限制应用。合金化(如PtTe、Cu3Ag7)调电子结构,降低中毒并提升选择性。非贵金属(如Ni、Cu、Co)基催化剂通过异质结构(如NiOOH-CuO)和支持体工程(如碳泡沫)实现性能媲美贵金属。关键策略包括尺寸效应、异原子掺杂、空位工程和合金化,优化中间体吸附和脱附,实现高产率和稳定性。


2. 反应机制:醇和醛氧化的关键路径与调控

文章详述了醇氧化(如乙醇、甘油)的脱氢或直接电子转移机制,强调碱性条件下晶格氧参与(LOM)提升选择性。醛氧化(如HMF到FDCA)涉及序列电子/质子转移,界面电子调制(如Co4N@CeO2)降低能垒。吸附机制(如垂直/水平吸附)和微环境调控(如CTAOH创建疏水界面)治理反应动力学,提升法拉第效率和产品选择性。


3. 反应器创新:从实验室向工业应用的优化

综述总结了流动电解槽、固体聚合物电解质(SPE)反应器和热电耦合系统的突破。这些设计克服质量传输限制和非法拉第副反应,实现单通高转化(如HMF到FDCA 95%选择性)和千瓦级规模(如4.3 kW),并降低能耗,支持连续生产。


4. 工业应用:高效催化剂助力可持续合成

基于上述策略的催化剂已在多项研究中展现出超越传统方法的性能,并在工业级条件下验证了卓越稳定性:如Cu3Ag7/CF0.13 V实现100 mA·cm-2电流密度;SPCFR系统公斤级生物质转化;SPE反应器1.38 kg/h FDCA生产,成本竞争性强。

文章信息

期刊:Smart Materials and Devices

题目:Electrocatalytic alcohol and aldehyde oxidation: advances in catalysts and reaction mechanisms for sustainable chemical synthesis

作者:Lei Chen, Zhong-Yong Yuan*

接受日期: 28 September 2025

原文链接: https://doi.org/10.70401/smd.2025.00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