环境电催化还原NO2-生成NH3(NO2RR)为NO2-污染物迁移并同时生成有价值的NH3提供了一条可靠的途径,然而NO2RR涉及多步电子转移和复杂的中间体,使得实现高NH3选择性成为一项重大挑战。
2025年3月18日,南开大学袁忠勇团队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期刊发表题为“*H Species Regulation of Heterostructured Cu2O/NiO Nanoflowers Boosting Tandem Nitrite Reduction for High-Efficiency Ammonia Production”的研究论文,团队成员冯懿为论文第一作者,袁忠勇为论文通讯作者。
研究人员探讨了如何将异质结构的Cu2O/NiO纳米花作为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NO2RR催化剂,以结合双活性位点的优势。结合理论计算和原位FTIR/EPR光谱分析,揭示了Cu2O和NiO的协同作用,通过串联催化途径促进Cu2O/NiO异质结构电催化剂的NO2RR能效,其中Cu2O激活NO2-的初始吸收和脱氧,促进*NO的生成,而Cu2O上生成的*NO随后转移到含有丰富活性氢的NiO底物上进行NH3转化。此外,异质结构的形成增强了*H保留能力,促进了*H在NO2RR中的消耗,抑制了*H物种间的结合。结果表明,在-1.25 A cm-2的电流密度下,Cu2O/NiO的NH3产率为128.2 mg h-1 cm-2,法拉第效率为97.1%。此外,所设计的串联系统被证明适用于其他电化学NH3生成反应,包括NO3-还原。
该工作研究了Cu2O/NiO异质结构纳米花作为高效耐用的NO2RR催化剂的应用,在-1.25 A cm-2的流动池中,NH3的产率为128.2 mg h-1 cm-2,法拉第效率(FE)为97.1%。通过理论计算与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(FTIR)和电子顺磁共振(EPR)实验相结合,探讨了Cu2O/NiO中NO2RR的潜在机理,揭示了Cu2O/NiO中NO2RR的串联途径。此外,异质结构的形成通过增强*H保留能力,促进NO2RR中*H的消耗,减少氢的生成,显著抑制了HER。此外,设计的串联体系已被证明适用于其他电化学NH3生成反应,包括硝酸盐(NO3-)还原,通过构建串联NO3-还原路线可以促进反应。
图1. a)合成Cu2O/NiO的XRD图谱。b)Cu2O/NiO的SEM和c)TEM图像。模拟d)包覆纳米花的CF表面、e)包覆不规则纳米颗粒的CF表面和f)光滑CF表面的纳米尺度流场分布。流场速度单位为nm s-1。g)HRTEM图像,h)SAED图,i)合成Cu2O/NiO对应的元素映射。
图2. a)Cu2O/NiO异质结形成后Cu2O和NiO的能带图。Evac=真空能,EC=导带,EV=价带,EF=费米能级。b)Cu2O/NiO的电荷密度差。c)Cu 2p谱,d)Cu Auger LMM谱,e)相关材料Ni 2p XPS谱。F)计算了各种催化剂的d波段中心。
图3. a)NO2RR在H型电解池中的电化学原理图。b)含NO2-和不含NO2-电解质中Cu2O/NiO的LSV曲线。c)不同电位下Cu2O/NiO的NH3产率和FEs。d)与RHE相比,-0.2 V下催化剂的NH3产率和FEs。e)Cu2O/NiO长期稳定性试验。f)流动池示意图。g)流动电池中不同电流密度下的NH3产率和Cu2O/NiO的FEs。h)Cu2O/NiO催化剂与所报道催化剂的最佳NH3产气性能比较。三角形符号表示H池中亚硝酸盐的还原作用,五边形符号表示流动池中亚硝酸盐的还原作用。i)以15NO2-或14NO2-为原料,在-0.4 V与RHE下进行NO2RR后电解液与的1H NMR谱图。
图4. a)添加或不添加TBA时Cu2O/NiO的LSV曲线不同。b)HER在Cu2O/NiO、Cu2O和NiO上的自由能图。c)关键物质对Cu2O/NiO、Cu2O、NiO的吸附能。d)NO2RR在Cu2O/NiO、Cu2O和NiO上的自由能图。e)不同位点*NO→*NOH步骤过渡态能量分析。f)Cu2O/NiO串联催化NO2RR反应机理示意图。
图5. a,b)Cu2O/NiO,c,d)Cu2O,e,f)NiO在OCP至-0.9 V时的电位依赖性原位FTIR光谱。DMPO参与了Cu2O/NiO、Cu2O和NiO的原位EPR光谱(g)不含NO2-和h)含NO2-。在-80 mA cm-2电解10分钟后收集每条线。
图6. a)NO3-和NO2-Cu2O/NiO的LSV曲线不同。b)NH3产率和c)不同电压下NO3RR和NO2RR上Cu2O/NiO的FE。d)*NO3→*NO2步骤在Cu2O/NiO、Cu2O、NiO上的自由能图。
总之,异质结构Cu2O/NiO纳米花可实现有效的NO2RR,在-1.25 A cm-2的条件下实现了128.2 mg h-1 cm-2的优异NH3产率和97.1%的NH3 FE。综合理论计算和原位FTIR/EPR光谱实验表明,Cu2O/NiO良好的NO2RR性能归功于异质结构工程对双活性位点的优化和匹配,其中具有增强*NO2吸附的Cu2O位点激活NO2-的初始吸收和脱氧,从而促进*NO的形成;而在Cu2O位点上生成的*NO则转移到NiO底物上,有足够的*H供NH3转化。此外,异质结构的形成可以增强*H保留能力,显著抑制HER,促进NO2RR中*H的消耗。此外,该设计的串联系统已被证明可以扩展到NO3RR,在不同位点具有匹配的串联NO3RR路线。该研究不仅为高电流密度NO2RR催化剂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催化剂,而且为设计可广泛应用于NH3电合成的串联催化剂提供了启示。
文章信息
期刊: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
题目:*H Species Regulation of Heterostructured Cu2O/NiO Nanoflowers Boosting Tandem Nitrite Reduction for High-Efficiency Ammonia Production
作者:Yi Feng, Xianwei Lv, Haoyu Wang, Hao Wang, Fengxiao Yan, Lei Wang, Huiying Wang, Jin-Tao Ren, Zhong-Yong Yuan
接受日期: 26 December 2024
原文链接:https://doi.org/10.1002/adfm.20242568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