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


南开大学材料学科肇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,经数十年积累,于1999年设立材料化学专业并开始招收本科生,2000年、2003年分别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,2009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,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材料学科体系。顺应国家新材料发展战略和材料学科快速发展需求,南开大学于20157月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及南开大学国家新材料研究院。2017年,“材料科学与工程”学科入选国家“世界一流学科”建设名单。2021年,再次入选新一轮“双一流”建设名单。

学院目前下设6个二级研究单位,包括新能源材料化学研究所、新催化材料科学研究所、稀土与无机功能材料研究中心、光电磁材料研究中心、碳纳米科技及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中心、光子学/电子学材料研究中心,并拥有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,包括“无机固体材料与能源化学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”、“天津市金属及分子基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”、“天津市稀土材料与应用重点实验室”、“天津市新材料和清洁能源国际联合研究中心”;参与共建“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”、“先进能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”、“功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”和“新能源材料化学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”。

学院师资力量雄厚,现有教职员工88人,在站博士后26人。包括专任教师60人、管理干部16人、实验技术人员12人。专任教师中,有教授、研究员35人,副教授、副研究员15人,讲师10人。其中,中科院院士1人、教育部“领军人才项目特聘教授”1人、国家“高层次人才项目”入选者1人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、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2人、国家“四青”人才项目入选者9人、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7人、南开百青入选者14人。另有兼职院士3人、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1个。    

南开大学材料学科ESI排名位于全球1‰论文篇均被引频次、CNCI以及总被引次数等衡量科研质量的指标数据均居世界前列。基础研究方面,“配位聚合物构筑与结构性能调控”获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,“面向能源转化与存储的有机和碳纳米材料研究”获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(排名第三);“固体催化剂结构缺陷调控方法和机理研究”获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(排名第四);“多电子反应材料与新型二次电池的构筑”获2015年天津市自然科学二等奖;“基于无机-有机杂化的配位空间的构筑与性能研究”获2018年天津市自然科学特等奖;“多级孔材料的自组装构筑及其性能研究”获2018年天津市自然科学三等奖;“太赫兹微纳结构材料与功能器件”获2021年天津市自然科学二等奖(排名第七)。应用研究方面,“高比能动力电池用高镍氧化物材料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”获2021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(排名第四);“高性能锂离子动力电池用三元正极材料的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”获2019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(排名第七),并有多项研究成果实现技术转让/转化,还与中石化、中石油、国隆化工、天津包钢稀土研究院、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等重要企业建立了联合实验室/研究中心和长期的合作关系。

学院目前设有材料化学和材料物理两个本科专业,每年招收本科生110人左右,并设有“新材料双一流实验班”。“材料科学与工程”一级学科具有博士与硕士学位授予权,以 “材料物理与化学”和“材料学”两个二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,同时招收“材料工程”专业硕士研究生。近些年,新材料成为世界科技前沿和重点战略发展方向,为我院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,除选择在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深造外,毕业生就业主要方向为高等院校、科研院所以及重点企事业单位,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5%以上。学院开放办学,持续保持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,与多所世界顶尖大学具有长期的、全方位的合作基础。近年来,先后主办了“南开-剑桥先进材料学术论坛”、“2019自然学术会议—金属-有机框架材料的物理性质”、“百年南开新材料系列学术论坛”等国际学术活动,并与剑桥大学材料系共建“南开-剑桥工作站”学院还积极建设国际联合实验室、国际合作研究基地及学科创新引智基地,支持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国际合作项目,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。

南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,秉承百年南开的优良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,以“南开品格、中国特色、世界一流”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目标,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坚持“四个面向”,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道路上,团结奋进,砥砺前行,努力做出南开材料人应有的贡献。